活動計劃

    活動背景 活動動機與目的 活動路線 關於Green4Live


  將這次活動分三個階段執行,分別是:行前準備、旅程進行以及歸國後續宣以下詳述執行內容。


行前準備

蒐集資料與學習交流
  實際上,除了綠建築簡單的九項指標評估,以及綠建築對地球環境的重要性以外,其他較專業的通風設計、生態綠化等尚需學習;另,計畫尋找綠城市綠建築之前,行前的目標作業是必定要先預習的;為了解更多綠建築專業,除了會利用網路上蒐集資料外,更會藉由參加講習觀摩、教育訓練或相關領域範疇等,讓自己對綠建築有進一步之認識、建立專業知識技能,將有助於未來旅程實際應用之所需

活動宣傳
  網路活動是目前時下最具有經濟效益的廣告宣傳模式;藉由網路的串聯與宣傳本次活動,能讓更多人關注這樣"綠”的議題。活動部落格社群將是這次宣傳工具,內容包括活動企劃、行前準備等,活動中也將持續更新行程日記。而部落格內也會增加留言板、推文等相關功能,讓每一個關注這活動的參與者,能利用討論、推文等方式,來關注這活動,種下對環境盡一份心力的種子

旅行進行中
  因應主題Green 4 Live,活動中將以下四項具體作法,傳遞並讓更多人了解到綠建築、綠城市等永續建築的重要性。

 i. 旅行日記
  旅行過程中除了會寫下每日騎乘經過、趣聞等,也將紀錄沿路參訪的綠建築、綠環境,不同文化環境下綠工程的巧思。另外,網路允許的狀況下,以文字搭配照片、影音,每日更新上傳至活動部落格。

ii.   活動見證
  透過訪問當地居民,紀錄在地人對綠建築或建築綠化改造前後的心得;並讓他們了解,台灣對於綠建築與環境生態的觀念與實際行動正慢慢成長茁壯;而我將用拍照的方式與他們一起為綠建築的未來作見證邀請他們在照片上簽名,並寫下台灣綠建築推動的祝福。一張一張共同見證的照片,是累積對環境保育與永續發展的能量。

iii.   交流與傳承
  台灣在廢棄物的資源回收率高達48.8%,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對於從當地居民得到國外綠建築、綠城市寶貴的心得,則以經驗交流的方式講解台灣在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讓他們認識台灣在資源回收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不遺餘力;所以藉由對當初資源回收的起步,並以象徵台灣綠色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外星寶寶,回贈予他們,以感念綠建築之旅。

iv.   綠之路
  憶起二、三年前的兩次台灣單車環島,當時除了繞島一圈目標以外,第二個目的則是沿途蒐集台灣319鄉鎮章;而這些沿路章印至今仍代表那些年單車環島的軌跡、記憶;這些原本是點與點的紀錄,經連接後成為線與線的故事。
  本活動將親自製作一張張屬於這趟旅行的”空白單車車票”,記載這條路綠建築之旅的每一地區、每一站;如同319鄉鎮章,將一張張的車票串起,就能串起這條綠色之路。今後,這些點與點之間的紀錄能鉅細靡遺代表出發、經過與到達地點,讓有心者今後能循著這些經驗,記起並延續這項意義深遠的活動

後期宣導
  建築的中心理念。回國後,我會以找尋台灣綠建築的行動,以綠之路相同的方式騎車環島一周,並將旅途中學到的各國經驗的綠色建築、綠城市及一路上的旅行心得,透過沿途分享、拜訪與串連等方式將綠色理念的種子散播到台灣的各個角落,畫下這趟旅程的句點。

  旅程結束後,彙整手邊的文字、圖像資料,製作成電子書、地圖日記的方式發行,並將活動部落格加以整理使之完備。

  雖然時間的流逝總是會沖淡當初的感覺,但我最終希望讓活動的精神能永續發展,藉由和企業與相關環境組織的合作,例如綠色志工等參與各項綠色建設、解說等工作,共同延續這項意義深遠的活動 。

     活動背景 活動動機與目的 活動路線  關於Green4Live